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
专业教学计划总表
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表(非师范类)
(一)专业代码及名称
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(非师范类)
(二)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,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,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,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,能在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等企事业单位、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从事本专业工作。员工主要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专业技能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,培养专业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,具备解决工程问题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。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、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。
培养要求: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 掌握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工电子学、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基础知识,掌握一定的工程经济、管理、社会学、法律、环境保护等人文社科知识;
2. 掌握水力学、工程力学、水文学、水文地质学、水处理微生物学、水分析化学、泵与泵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;
3. 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、水质工程学、给水排水管网系统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、水工程施工和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;
4. 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、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,具有较熟练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,具有从事本专业规划、设计、运营和管理的能力,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进行本专业相关产品开发和设计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;
5. 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,具有获取信息和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;
6. 具有一定的组织、沟通、协调和管理能力,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、竞争与合作能力。
(三)专业特色
1. 重视基础,专业面的拓宽并通过加强学科基础实现;
2. 以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,团队建设成果进入本科教学内容,以城市给水排水处理技术为主,以水工艺与工程为辅的专业方向,强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;
3. 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并重、计算机分析与实验测试技术并重、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互补;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,通过相互间的渗透,完善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;
4. 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,着重加强给水排水污染控制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训练;
5. 基本规格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,把员工培养成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,使员工具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设计、规划、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。
(四)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
主干学科:给水排水工程。
核心课程:水文与水文地质学、工程测量、工程力学、给水排水工程CAD、水分析化学、水处理生物学、水力学、水质工程学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、给水排水管网系统、水泵与水泵站、水工程施工、水工程经济、水工艺设备基础、水处理实验技术、水工程新技术新设备。
(五)学制及授予学位
学制四年,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